5年後打入歐盟市場的關鍵:碳關稅

2021-09-03

  還記得稍早之前有為你們講解過歐洲55套案的概述嗎?今天我們就「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俗稱的「碳關稅」進行較深入的討論吧!再大約5年,我們居然還要為出口商品所排放的碳量,繳納碳關稅?!這對許多國家跟企業來說都是滿大的衝擊,所以一起來看看各國有什麼反應跟應變措施吧。

 

  歐盟認為透過CBAM,能夠避免碳洩漏發生,所謂碳洩漏就是企業將碳密集產業外移至環境法規較寬鬆的國家,導致另一個國家GHG排放量增加。目前CBAM會針對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課徵碳稅,德國艾德諾基金會針對CBAM整理出一份報告,分析各國對CBAM的反應。

印尼

  首先來看印尼,目前它跟馬來西亞並列兩大棕櫚油生產國,都正在向歐盟抗議,因為近期歐盟以環境因素為由計畫逐步淘汰棕櫚油原料製造的生質燃料。印尼批評此舉是出自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因此印尼對於CBAM極有可能持負面態度,再加上印尼的碳定價市場也尚未成熟,還不足以應對CBAM。

印度

  印度的看法跟印尼差不多,認為此機制對發展中國家是一種歧視跟不公平,且違反UNFCCC跟WTO的國際貿易規則。雖說印度近幾年在重工業上積極轉型非常有成效,鋼鐵跟水泥業有效減碳,CBAM可能不會影響印度上述兩項產業,甚至可能助益於其外銷至歐盟市場,但是其他小宗商品都會遭受衝擊。印度反對歐盟這種「一體適用」的規則,並喊話應該要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而非處罰。

日本

  再來看到日本,日本與歐盟在2019正式簽訂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目前該國也有制定碳稅跟兩種碳交易機制,但是由於日本計算碳排的方式跟歐盟不同,因此日本企業擔心兩種制度之間會產生不公平情況,因此希望日本國內的碳定價能夠與歐盟銜接。CBAM在日本獲得很大的關注,經濟產業省比環境省更重視此議題,日本政府正開始著手應對CBAM的方法,而該國鋼鐵業早在CBAM宣布之前就嚴厲反對,並表示會推使經濟產業省向歐盟繼續進行反對上訴。

中國

  那麼中國呢?中國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進口國,報告顯示,中國很有可能反對CBAM,甚至引發貿易衝突,所以要中國接受CBAM除了取決於雙方良好的溝通跟正確的資訊傳遞之外,也要讓他們覺得自身的減碳成績獲得公平的認可。另外,中國也強烈建議歐盟將中國自家的碳交易系統與CBAM視為相同。

南韓

  身為歐盟第三大進口國,本身也設立了全球第二大的碳交易系統,僅次於歐盟規模。7/15韓國工業聯合會立刻表示,光是2020年韓國向歐洲就出口價值150億美元的鋼材,共計221萬噸。若CBAM實施,韓國對歐洲的鋼鐵出口將減少11.7%,因此,韓國鋼鐵業呼籲政府,務必使當地鋼鐵業在減少碳排放的努力能反映在CBAM中,防止不公平的貿易障礙發生,同時呼籲CBAM必須符合WTO規則,不以任何方式阻礙國際貿易。

  艾德諾基金會的報告共收集了來自企業界、政府、社會及學術界多達70位專家,並非所有受訪者都持反對意見,大部分受訪者都承認碳洩漏的漏洞,有些表示CBAM帶來的效益會高過成本,甚至會刺激企業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國家支持或是持中間立場吧!

新加坡

  今年才設立碳權交易市場的新加坡,表示若CBAM是公平且符合國際規範,那麼他們就不反對,也會備妥迎接CBAM,但是不會為此改變他們的氣候行動規劃,只會加速進展,也呼籲多邊型的協定加上誘因制度會更適合用來推動氣候措施。

泰國

  泰國超過60% GDP仰賴出口,本身也有制定自願性減碳及交易系統,但是沒有碳訂價機制。受訪者表示目前CBAM不會對泰國出口造成太大威脅,因為泰國出口至歐盟的產品為機械、電子產品、交通設備、加工食品與商品,再加上泰國有相對充足的時間達到減碳目標,因此泰國政府不會大力反抗CBAM,但是會利用其鼓勵業者採用減碳措施跟管理。

澳洲

  澳洲碳密集產品出口至歐盟的占比很小,預計只有0.25%的歐洲貿易會受到影響。由於以往澳洲國內本身的碳定價機制跟其前景不被認可,因此澳洲對CBAM的觀點不壞卻也不好。儘管如此,當地新州最大的能源公司Tomago的鋁冶煉廠,表示計畫2029年會用再生能源發電取代煤炭跟天然氣,因為他們估計到時CBAM會增加課徵項目,焦煤和鋅將成為下一波受打擊產業。

美國

  美國向歐盟表示希望CBAM是最後的手段,同時也針對CBAM在7/19提出「公平轉型與競爭法」,提出美國版碳關稅,並預計在2024年施行。

 

  從上述各界反應跟意見可以整理出他們在意的三大點:CBAM是否符合WTO公平貿易規範、自家碳定價機制是否能銜接CBAM、自家的碳排放交易跟減碳效益是否被國際認可。若是以上的問題答案都為否定,那麼該國家無庸置疑會受CBAM的巨大負面衝擊,經濟及貿易競爭力將大幅削減,所以各國政府跟企業都針對以上三點跟歐盟進行辯駁跟討論,向外爭取權益,向內則是加速設立自身減碳機制跟碳定價系統,唯有如此才能因應國際上的變化,也才有向外爭取權益的籌碼。

 

那麼台灣呢?

  根據CBAM的衝擊報告顯示,台灣在四項課徵商品中,就算是出口至歐盟排名最高的鋼鐵,2019年也才佔台灣鋼鐵年產量約1.5%,出口至美、日的鋼鐵量佔總鋼鐵出口量的16%。肥料方面,日本則是我國的第一大出口國;美國則是台灣第三大水泥出口國。可見台灣或許不會受到CBAM的直接重大影響,但是間接的衝擊無可避免。我們也必須考慮到若之後課徵範圍擴大到化學品的話,台灣化學品出口較美、日、韓來的要高,到時我國石化產業將首當其衝。因此台灣若想跟上國際的腳步,可從三點著手,首先就是將鼓勵性質的環保政策,加強修改為強制性。第二,政府欠缺完整的排碳數據,雖然環保署有規定企業要申報排碳與能源消耗資訊,也有建立碳足跡資料庫,但是企業都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最後,則是要明確訂定碳定價的實行時程,並且比照國際碳價水準,避免碳關稅。

 

  如同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眀表示:「工業革命以來是『排碳經濟』,用化石燃料賺錢的經濟模式發展;未來是『減碳經濟』,獲利都來自於減碳。從投資再生能源、販售低碳科技,到透過碳交易制度、出售碳權,都能創造獲利。」

 

  DGM研發的產品不僅能讓回收,這種本來就屬於循環經濟一環的低碳環保產業,變得更簡單之外,還能夠有效降低回收過程中的排碳量,讓減排環保更上一層樓,因為我們的產品能夠即時並遠端監控,總部會透過AI跟大數據安排最佳的車趟動線前往回收,與舊傳統方式相比,回收成本大幅下降76%,排碳量下降將近80%,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產品配有AI、IoT跟大數據,能夠確保回收產品的可追溯性,提供精準的數據,不只能追蹤回收產品流向,同時也能計算出回收過程的減排量,協助政府整合碳量資訊。DGM相信減碳不只是創造經濟價值,更是保護地球,延長我們與所愛之人在地球上相處的每分每秒。若你也認同我們的理念,請點選連結進入首頁跟Youtube頻道,有更多驚喜等著你唷!一起留在地球吧!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收油資訊
聯絡我們